摘錄自2007年10月3日外電;楊璧如編譯;蔡麗伶審校
《印度斯坦時報》報導,最近在全印度32州所做的環境狀態評估顯示,在國家經濟繁榮上升的同時,環境卻受到威脅。專家指出,在某些地區,觀光業是造成環境衰敗主要的原因,但生態旅遊如果能妥善地運用,將帶來對經濟和環境皆有利的開發潛力。
印度的旅遊工業在2005年增加了20%收入,但是「對於某些地方像喜馬拉雅區,並沒有因此帶來相對工作機會比例的成長」,RACHNA的總裁及執行長巴特(Manoj Bhatt)表示,RACHINA是喜馬拉雅地區的研究倡議溝通組織。儘管這一區有著世界著稱的景致及原野,北阿坎德邦的旅遊業「仍舊是屬於高度季節性的,而公共建設的貧乏,更使之無法有效運作。」
該組織訓練當地人民匯集和解釋環境資料,以及估計各式保育工作的效率。這讓社區成員「綜合科學與本地智慧,」巴特表示。RACHNA 並且鼓勵青年參與協助,以期能長期成功。
看守世界協會研究員卡夫(Zoe Chafe)同意,由社區開發和管理的保育計畫,在長期看來更容易成功。「如果設計良好的話,生態旅遊是小規模產業的一個形式,能夠保存地方生態系和協助將當地知識保留在鄉間,」他表示。「它能提供遷居都市的另一項選擇,為那些希望在離他們農村家鄉較近的地方工作的人,提供一個可實行的經濟選擇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